多城竞夺!中国第一条“超级高铁”,呼之欲出     DATE: 2023-12-10 10:31:53

文|凯风

高铁之后 ,超级高铁中国或将进入磁悬浮时代 。呼之欲出

01

谁能拿下中国首条高速磁悬浮线路 ?

日前,多城第条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在“花城院士讲坛”上透露,竞夺广深港正谋划设计时速650公里的中国磁悬浮线路 ,共有四个方案,超级高铁届时广深港有望在20分钟内通达。呼之欲出



高速磁悬浮  ,在民间被称为“超级高铁” ,竞夺采用与轮轨高铁不同的中国技术。

按照当下的超级高铁技术,高速磁悬浮最高时速可达到高铁的呼之欲出2倍以上;要是常温超导技术有所突破,磁悬浮速度或将达到高铁3倍以上,多城第条堪称未来交通绕不开的竞夺选择 。

目前 ,中国我国已有三条磁浮线路,上海 、长沙和北京。

不过 ,上海仅有30公里的示范线 ,最高时速430公里 ,且引进的是国外技术;而长沙和北京都是低速磁悬浮 ,与“超级高铁”都不是一个概念。

就此而言,高速磁悬浮仍是新鲜事物,无论是技术储备还是试验建设,都尚在探索中,亟需一点儿地区率先做出探索。

作为全国经济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,广深港谋划高速磁悬浮可谓筹谋已久。

早在2021年 ,广东在城镇空间2035计划中  ,就提出预留六大超级廊道 ,其中包括京港澳高速磁悬浮 、沪(深)广高速磁悬浮两条线路。



同时 ,在广州、深圳等地的交通计划中,纷纷出现了预留磁悬浮通道和设站条件等表述  。

不难看出 ,在“市市通高铁”时代一度落后于中部省份的广东 ,准备在高速磁悬浮上尝到“头啖汤”。

无独有偶 ,在粤港澳大湾区之外,长三角 、成渝等地 ,都不约而同提出预留磁悬浮通道的设想。

早在2019年发布的长三角一体化相关计划中 ,“长三角将积极审慎地开展沪杭磁悬浮项目计划研究”就被提及 ,一时引发无数关注 。

随后,浙江省提出十大“千亿工程” ,总投资超过1.2万亿元,其中“沪杭超级磁浮”赫然在列 。



而加入长三角城市群未久的安徽,也加入了磁悬浮的大合唱 ,提出争取国家在G60科创走廊布局高速磁悬浮交通通道,并先行启动合肥—芜湖(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)试验工程研发建设 。

大湾区 、长三角动作频频,成渝和其他地区也不甘落后。

作为全国综合交通立体网的四大极轴之一,成渝获得了与京津冀、长三角、大湾区同等的交通地位 ,作为第四大综合性交通枢纽而傲立潮头。

近年来,在成渝之间打造超高速通道的说法不胫而走 ,高速磁悬浮一度被写入地方交通计划之中 。

而在山东、海南等地 ,也不乏预留或探索高速磁悬浮路线的设想 。

02

哪些地方最有望拿下超级高铁?

关于高速磁悬浮 ,早已被写入顶层设计,且不乏战略导向 。

2019年9月发布的《交通强国建设纲要》,提出“开展时速600公里级高速磁悬浮系统技术储备研发”

2021年2月发布的《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计划纲要》,提到“研究推进超大城市间高速磁悬浮通道布局和试验线路建设”。

先后两度出现在交通领域的顶层设计文件中 ,高速磁悬浮获得的重视可可见一斑 ,这也是各地争相预留磁悬浮通道的依据所在。

从国家计划来看 ,高速磁悬浮并不会立刻落地,目前尚处于技术储备和试验建设阶段 ,离真正上马乃至大规模推广,还有相当长的时间。

同时 ,与以“市市通高铁”为目标的高铁建设不同,高速磁悬浮由于造价高昂,需要以大客流作为匹配,并不适合所有城市 ,也不会在三四线城市广泛推广,或将仅局限在“超大城市”。

目前,我国共有8个超大城市 ,包括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 ,以及成都 、重庆 、天津 、武汉4个二线城市,其中武汉为新晋成员 。



从城市群视角来看 ,这些城市 ,刚好对应了京津冀 、长三角、大湾区、成渝 、长江中游等5大城市群。

从交通层面来看,这些城市也对应了京津冀 、长三角、大湾区和成渝四大交通极轴。



因此 ,粤港澳大湾区 、长三角 、成渝的高速磁悬浮之争  ,并非没有缘由 。

关于超大特大城市分布,以及中国各大城市群的竞争力 ,国民经略主笔凯风新书《中国城市大变局》有详细解读 。

03

为何都在争抢超级高铁 ?

虽说高速磁悬浮离落地还偶尔间,但谁能先行一步,谁就有希望在发展中抢得先机。

10多年前,高铁刚刚上马之际,也一度引发质疑。然而 ,当武广高铁 、京沪高铁、广深高铁轰隆而至,人们迅速看到了大城市 、都市圈、城市群互联互通带来的重大利好。

广深能进入半小时交通圈 ,沪宁、沪苏 、沪杭变成1小时交通圈  、而地处中部的武汉 、郑州 、长沙等地到周边主要城市形成5小时交通圈  ,都离不开“市市通高铁”的贡献。

高铁贯通 ,带动了人流、物流和资金流的迅速流动,让大城市与周边地区迅速连成一体 ,带来强大的交通效应和经济效应  。

高速磁悬浮比高铁更进一步。

高铁设计时速最高为350公里 ,而高速磁悬浮可达600公里以上 ,届时从广州 、深圳到京沪两地,通行时间有望减少到2-3小时 ,四大一线城市将彻底连成一体 。

不仅如此,京津冀 、长三角、大湾区 、成渝、长江中游城市群之间 ,4小时内通达或将不成问题 ,对民航将形成了颠覆性的碾压优势 。

事实上  ,高速磁悬浮带来的不仅仅是更快、更强、更畅通的交通互联,还能带动新型基建的跃进 ,以及轨道交通产业的再次升级  。

一如高铁时代的到来,带动一众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的崛起,打造出一批交通强市。

作为全新技术,高速磁悬浮一旦得以推广 ,将会带动一个千亿级乃至万亿级产业的诞生,而能先行一步开展探索试验 ,掌握更多技术储备的城市,将会获得更大先机 。

正如新能源汽车的诞生,彻底改变了汽车工业城市的格局,高速磁悬浮能带来多大的变局 ,令人充满遐想。

04

市市通高铁时代,有没有必要大建高速磁悬浮?

作为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的国家 ,我国目前高铁运营超过4万公里,而高铁对百万人口城市的覆盖度高达95% ,8个省份更是已经率先实现“市市通高铁”,9省高铁里程超过2000公里。



不仅如此,高铁造价本就已经十分高昂,而高速磁悬浮的整体造价或将是高铁的2倍以上 ,随便一条线路 ,投资都将是千亿级乃至更高。

目前 ,日本打造了一条连通东京与大阪的中央新干线高速磁悬浮项目,首期从东京到名古屋 ,有望于2027年正式开通 。

根据官方发布的建设方案书,首期短短290公里的路程,总体投资高达7万亿日元(约合3500亿人民币),平均每公里超过12亿人民币 。

作为工业大国和建造大国 ,中国大型项目的建设成本更低 ,但据专家预估 ,高速磁悬浮每公里造价也将在3亿元以上,而高铁成本约为1.17亿至1.44亿人民币。

更关键的是,目前全国高铁建设热潮已经开头降温 ,部分地区遭遇高铁利用率不足 、地方债务高企等新问题。

为此,早在2021年 ,官方就提出 ,严格控制建设既有高铁的平行线路,严禁以新建城际铁路、市域(郊)铁路名义违规变相建设地铁、轻轨 。

将严格控制建设既有高铁的平行线路,严禁以新建城际铁路、市域(郊)铁路名义违规变相建设地铁、轻轨,同时对350公里/时的高铁项目明确了建设门槛。



同时 ,必须考虑到的一点是 ,全国人口大盘已经可见顶 ,部分省市开头面临人口持续减少的尴尬。

无论高铁还是磁悬浮  ,交通最终都以服务于人为目的,要是未来交通需求不足 ,过度建设会否造成成本浪费 ,恐怕也是难以回避的问题 。

此外 ,更高的速度 、更高的成本,必然会以更高的票价作为成果 。

毕竟,目前高铁相比于普铁  ,票价几乎是2-3倍,而以磁悬浮的造价来看,未来票价有可能达到高铁2倍左右 ,如此重大的成本 ,恐怕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。

因此,高速磁悬浮注定是一个长期工程 ,既需要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,又要考虑到全国交通网络的既有布局。

05

为何说高速磁悬浮 ,仍有探索的必要?

超级高铁是否有必要,不能仅仅看短期,也不能仅仅考虑当下,而要计长远。

其一 ,大国博弈  ,涉及全方位的技术博弈,中国能在高铁上后来居上 ,虽然不乏借鉴因素 ,但与自身的核心技术储备和产业化实力息息相关。

高速磁悬浮也是如此。目前,日本 、德国等工业大国都已有所布局 ,日本的首条高速磁悬浮有望于2027年开通 ,一旦向其他国家输出这一技术 ,将对我国的高铁出海带来直接竞争。

目前 ,我国在磁悬浮列车的技术储备不但不落后,反而还有必定领先优势。

早在2021年 ,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套设计时速达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成功下线 。

正如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何华武所言:

“经过近20年的持续研究和技术积累,我国基本实现了高速磁悬浮全系统的自主研制能力 ,形成了成套工程化技术 ,实现了自主可控的产业配套能力。”

万事俱备,仅仅欠落地。

其二  ,高速磁悬浮 ,介于民航与高铁之间,能有效补充其中的交通缺位 ,满足更加多元次的交通需求。

高铁时速在300公里左右 ,民航飞行时速约为800公里  ,而高速磁悬浮设计时速多为500-600公里,刚好居于两者之间。

当然,由于机场往往远离市区 ,交通及安检成本高昂,在800公里以下本来就面临着高铁的直接挑战 ,未来恐怕在1500公里以内还会面临高速磁悬浮的冲击  。

其三,人口大盘固然可见顶,但超大特大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仅仅会更加频繁,亟需更强的交通工具作为承载。

高速磁悬浮注定不会广泛覆盖,而仅仅会存在一线城市及主要省会之间,在经济发达地区和人口稠密地区有望率先推广。

以经济密度和人口密度最高的大湾区来看,早在2017年,广深港主轴客流密度就达到1亿人以上,到2035年或将达到2.6亿元 ,能力缺口约4000万人  。

这些年 ,大湾区正在疯狂修地铁 、建高铁 、架大桥,几乎将整个城市群都连成一体 ,但交通拥堵 、高铁满员仍旧是常态 ,高速磁悬浮的存在就有了必要性 。(参阅《11座跨海通道 !中国最大的“市” ,呼之欲出》)

同样,目前京沪高铁客流已经基本缓和,京沪第二高铁已经开工建设,未来面对重大的客流增量,高速磁悬浮同样也有必定的现实必要性 。

在京津冀、长三角 、大湾区、成渝、长江中游等主要国家级城市群之间  ,未来商贸往来仅仅会更加频繁 ,而高铁通达时间受限、客流量趋于饱和,这就凸显了高速磁悬浮的必要性。

要是说地铁 、城轨和高铁的存在,完成了城市群内部的同城化 ,那么高速磁悬浮的到来,或将带动城市群之间的“同城化”。

这将是中国交通又一次的重大跨越 。